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九游娱乐下载战略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3-31
 3月11日~14日,第43届剑桥能源周会议在美国休斯敦举行,汇聚了全球8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与会者。一改以往以减排、去碳为主线的国际会议惯例,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上油气的重要性重获认可。本届会议主题为“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主要议题包括:全球对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电力的需求未来仍将持续增长;能源行业应利用所有可能的能源形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在加强、扩大和优化电网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注重推进

  3月11日~14日,第43届剑桥能源周会议在美国休斯敦举行,汇聚了全球8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与会者。一改以往以减排、去碳为主线的国际会议惯例,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上油气的重要性重获认可。本届会议主题为“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主要议题包括:全球对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电力的需求未来仍将持续增长;能源行业应利用所有可能的能源形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在加强、扩大和优化电网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注重推进全球和本地供应链的建立等。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卢雪梅 提供

  虽然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主要以能源安全、脱碳和关键矿产为讨论焦点,但这些议题的背后离不开一项重要的物资——水,而水的有效利用又离不开新兴科技的推广和高屋建瓴的策略。

  近年来,海水淡化和再利用议题日益受到关注。海水淡化是工业和市政用水再利用的重要步骤,但经济和监管角度还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管理与去碳化之间的关联性正得到认可,标普全球的数据也强化了业内人士的认识,如减少水的运输和处理可降低排放,从采出水中提取锂或将成为新商机,但商业规模及可行性仍有待研究。

  参加剑桥能源周会议的油气公司高管纷纷表示,人工智能为油气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极大助力,如人工智能正在为油气钻探提速,并提示油气公司重新审视开发难度太大或成本太高的资产。

  bp油井业务高级副总裁戴维斯称,正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控制钻头,并在油井发生潜在问题前进行预测,从而钻探更多的井,进行更好的资本配置。九游娱乐平台bp已开始转变策略,2月宣布将提高油气生产的年度支出,增加投资者信心。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bp加快了海上钻探进程,仅用了8~12周就对墨西哥湾的大量地震数据进行了评估,而之前需要6~12个月。

  此外,人工智能对确定井位和风险也有所帮助。德文能源公司首席技术官在会上称,人工智能助其钻探了不少以前无法钻探的井。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收集地层中的断层信息,改变钻探方案以避开断层,使得钻井效率提高了15%。

  雪佛龙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机在得克萨斯州和科罗拉多州的页岩区上空远程监控排放泄漏等潜在问题,并可向现场工作人员示警。雪佛龙与无人机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测试,大幅减少了停产维修或维护时间,节省了例行检查所需的人工。随着雪佛龙资产数量及运营时间的增加,其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目前,雪佛龙正在评估是否使用无人机来监控炼厂。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虽然油气行业使用人工智能已有多年,但近期大语言模型的进展正在彻底改变该行业。例如,建立海底特征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非常耗时,但有了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找到相应特征并将其可视化并不需要太久,而减少时间和成本即可获得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不部署人工智能的公司将被时代抛弃。

  3月10日~14日,中国石化代表团参加剑桥能源周会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王佩先后在战略圆桌论坛和创新论坛会议上发言。

  在“战略圆桌论坛——中国的能源未来”会议上,王佩分享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方向。王佩表示,近十年来,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但煤炭消费占比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迅速崛起,预计未来5年我国煤炭和石油消费将陆续达峰,能源行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亚洲氢能政策与法规:挑战与成功”创新论坛会议上,王佩就当前中国氢能行业形势、政策与合作发表观点。王佩表示,作为助力中国快速推进“双碳”目标的新能源之一,氢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根据国家级氢能规划,我国将在2035年确立氢能多元应用生态目标,使得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预计2040年后,我国氢能产业将逐步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绿氢占比将在2045年前增至50%。

  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纳赛尔在发言中应和了赖特的观点,认为新能源只是对现有能源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物,这也是当下不成熟的能源转型政策失败的原因。他还指出,目前全球投入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倡议的资金高达100亿美元,而未来全球气候行动估计每年还需要6万亿~8万亿美元的资金;替代能源的发展缓慢,电动汽车总占比仅为4%;风能和太阳能合计发电占比也不到全球能源供应的4%,这意味着能源转型长路漫漫。

  他还预测了能源需求的未来走势,认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至1.06亿桶/日,这个数字还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继续走高。数据显示,2024年,能源需求增长中的60%来自发展中国家;随着这些国家的繁荣发展,以及汽车、空调和人工智能(AI)产品的普及,将在未来几年对全球能源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能源消耗的百分比和总量都可能发生相应变化。

  纳赛尔还提出了能源发展三大核心原则,一是所有能源形式都增长并保持平衡,投资新能源以补充传统能源就符合这一原则;二是能同时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尤其是随着交通和工业等领域的电气化,以及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等新需求中心的兴起,到2050年全球用电量将翻番,而当下全球交通运输部门(包括公路、航运和航空)的能源消费约占石油总消费量的60%,对能源生产领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三是能源策略应能落地和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全球气候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是重中之重,能源未来不仅关乎可持续性,而且关乎安全性和经济性(即不会太昂贵而导致无法承受)。

  雪佛龙首席执行官迈克·沃斯在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上呼吁美国的能源政策应持久稳定,以支持油气行业发展。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前几个星期就对政府部门进行了快速改革,还推翻了前任政府的许多能源政策,且政策变动仅通过总统的行政命令,而非通过立法。

  特朗普新政已对雪佛龙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2月底特朗普表示,将终止2022年以来授予雪佛龙在委内瑞拉的经营和出口石油许可证。雪佛龙已在委内瑞拉耕耘多年,并投入巨额资金,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政策变动对企业影响非常大。雪佛龙希望立法中应有保持政策持久稳定的途径,以免企业因政府政策转向而承受风险。

  沃斯还强调了雪佛龙对美国油气产量的贡献,该公司未来几年将把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石油产量从2024年的20万桶/日增至30万桶/日,在二叠纪盆地的日产量也将达到100万桶。

  埃克森美孚在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上异常活跃,尤其是在二叠纪盆地运营的小组讨论上,其分享了使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技术秘诀。

  埃克森美孚2024年收购了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在二叠纪盆地的资产翻了一番,成为二叠纪盆地资产最多的公司,油气产量达到130万桶/日,超过该盆地总产量的1/6。收购的最大理由是埃克森美孚“看多”二叠纪盆地剩余油气潜力,该公司二叠纪盆地负责人在会上称,二叠纪盆地共有10~13个目标产层,目前可能只开发了其中的第7~8层,意味着资源采收率仅为6%~8%,待开采资源量巨大。

  二叠纪盆地的油气产量为620万~630万桶/日,约占美国油气产量的一半,特朗普上台后,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该资产的监管环境将出现更多有利转变,前景可期。

  埃克森美孚实现二叠纪盆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举措之一是尽可能提高开采效率,减少伴生气放空燃烧现象,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作出贡献。2019年,二叠纪盆地伴生气放空燃烧率为4%;2024年10月,伴生气放空燃烧率仅约1%,不仅减少了排放,而且减少了因燃烧而损失的天然气。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检查效率,以摄像头和远程遥控替代了成本高昂的技术人员巡检和航空检查,大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三是利用新技术,如新的压裂支撑剂使每口井裂缝面积增加了20%,最终采收率提高了15%。

  切尼尔能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LNG公司之一,其负责国际事务和气候的副总裁罗伯特在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上推介了公司在LNG生产过程中的减排成果,并称部分LNG设施将使用得克萨斯州电网的电力,此举主要目的是减少LNG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切尼尔能源公司以往主要使用燃气电厂的电力,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虽然依赖得克萨斯州电网会降低公司运营的可靠性,但出于减排考虑,新项目仍计划采取这种方式。罗伯特称,如果电网的电力不是来自低碳能源,那么依赖电网并不能真正减少排放。

  过去几年,切尼尔能源公司一直努力遵循美国联邦政府对其现有设施排放的限制规定,并曾以成本高和导致运营中断为由向环境保护署申请豁免。与其有竞争关系的FreeportLNG公司也在得克萨斯州经营LNG终端,但整个终端完全由电力驱动。

  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和能源政策的急剧转向,切尼尔能源公司及其竞争对手在减排和提高产量方面将面临新的变数,或许可用“无所适从”来描述这些公司在经营环境变化时的心态。

  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第二日的讨论围绕创新、能源安全和塑造行业的全球力量等议题展开,其中尤以圭亚那总统·伊尔法安·阿里有关该国经济快速增长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发言最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油气行业迅速发展,圭亚那一跃成为重要的油气资源国之一。2015年,圭亚那首次找到石油,仅用4年就实现了首次投产,如今日产量已超过50万桶。目前,圭亚那的基础设施仍需要资金投入,以与其丰饶的化石资源相匹配,也可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圭亚那总统坦承,需要放弃一些自然保护区来寻找资源,并以之为锚点吸引投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打造与油气行业齐肩的产业。

  圭亚那还将天然气用于陆上发电,虽然目前成本仍是制约因素,但该国正试图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与埃克森美孚合作开发的天然气项目包括一条输气管道的铺设(最大输气能力为1.2亿立方英尺/日),旨在将埃克森美孚斯塔布鲁克区块的天然气输送到陆上发电设施。而电力也是圭亚那参与大数据技术,驱动大数据中心之所需。

  圭亚那还不满足于国内经济发展,目前有意与苏里南和巴西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区域“能源走廊”的发展,正在研究开发连接苏里南和巴西北部的设施。该国的最终目的是基于油气资源激发的经济活力,建立弹性且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

  受美国新政府发布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影响,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的主题词从能源转型转变为“务实”和“油气生产优先”。新上任的美国能源部部长克里斯·赖特在开幕式上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将实施的能源政策以增加能源产量、强化基础设施为主旨。赖特此前曾是自由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对能源转型一直持反对态度,其认为以往美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不仅目光短浅,而且害人不浅。他在会上表示,将在任内对能源政策采取“180度转向”。

  赖特承认全球变暖是化石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所致,但也认为太阳能、风能和电池在很多方面无法完全取代天然气。赖特还强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能源需求带来巨大影响,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电力,新能源根本无法满足这一巨大需求。

  与此同时,美国石油协会(API)借剑桥能源周的“东风”,多方斡旋,安排美国多家石油公司高管会后一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就关税、贸易和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等问题进行会谈。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均是美国石油协会的成员。代表美国石油协会参会的发言人称,很高兴有机会与总统及其团队讨论美国油气资源如何助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性的问题。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在剑桥能源周会议首日的发言顺应局势,强调了油气投资的必要性,以及与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关系。他表示,对油气行业投资应着重解决现有油田产量下降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投向油气领域的4000亿美元中,约有3600亿美元将用于抵消现有油气田产量的下降。

  路透社撰文质疑了这一观点,称近年来国际能源署一直有向清洁能源政策转向的迹象,并曾在2021年表示,如果国际社会希望在21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就不应再投资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项目。路透社据此称,国际能源署在剑桥能源周会议上的表态可能由于近期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并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能源署一直是工业化国家政府的能源监督机构,指导能源安全、供应和投资方面的政策,美国为该组织提供了约1/4的资金。”

  本届剑桥能源周会议的热点之一是美加能源贸易。加拿大的政府官员和能源专业人士参加了名为“北方巨人:加拿大能源的未来”的小组讨论。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称,加拿大与美国得克萨斯州之间能源贸易往来频繁,且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即存在贸易逆差。加拿大参会者反对美国对加拿大出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并认为这会给北美邻国之间的关系带来压力。

  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北欧国家丹麦派出了气候能源部部长参加剑桥能源周会议,该部长在会上呼吁增加风能投资。但就当下美国新能源政策而言,这一呼吁似乎不合时宜。该部长表示,对于美国近期退出《巴黎协定》非常失望,但仍希望与美国在其他领域展开合作,以便让可再生能源更多地进入美国电力系统。他强调,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也正在影响所有人,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丹麦的能源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建设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据《得克萨斯州论坛报》报道,过去3年,得克萨斯州电网92%的增长来自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储能。尽管如此,得克萨斯州政府却在呼吁增加燃气电厂的数量,以应对人工智能所需的电力需求增长。相比之下,丹麦的目标则是从能源系统中消除化石燃料的身影,并计划到2030年,彻底去除其电网中的石油、天然气或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