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小龙坎被曝回收顾客剩菜二次销售、清洁桶洗完拖把洗茶壶、使用过期调料等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冲上热搜。据经视直播报道,知名连锁火锅品牌小龙坎火锅汉川店存在众多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将顾客未吃完的海带、牛奶鸭血等剩菜回收后,再次销售;后厨员工在使用清洁桶清洁物品时,存在洗完拖把后,混用桶洗茶壶、漏勺和汤勺的情况;以及使用过期调味粉制作高汤的现象。
面对曝光,小龙坎总部回应媒体称,“马上反馈,做内部调查”,汉川店店长则将责任推给“老员工管理疏忽”。然而,暗访视频显示,从服务员到后厨主管均对此习以为常。
3月15日,大河报《看见》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到小龙坎消费投诉热线,工作人员对被曝光的后厨乱象,则是半认可半否认态度。
工作人员称,集团高层3月14日连夜前往湖北处理,目前涉事门店正在停业整改。对方辩解,菜品虽然进行了回收,但没有二次销售,是员工自己回收自己吃,清洁桶虽然都是铁桶,但每个桶上贴有标签进行分类,会分类使用,作用不同。至于过期调料,已经进行了封存。
记者注意到,小龙坎官网显示,该公司设置有食品安全委员会,由集团领导层直线管理。并在每家餐厅设有一至两名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督员,共千余名监督员,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及《小龙坎餐厅食品安全标准》对门店监督。
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门店的食品监督员主要是厨师长或其他厨房内管理人员。针对此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工作人员承认监督不到位,并表示,近期成都的直营店后厨都已加装监控,每个店的后厨情况总部都能看到,加盟店的后厨监控安装也在逐步落实,会陆续接入到总部的系统,但因加盟店都是个体经营,独立运营,所以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没全部兼容进系统,后续会加强培训,规范所有加盟店。
另据南方都市报,汉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工作人员于14日到涉事门店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媒体报道的售卖过期食品、门店环境卫生问题等问题属实,回收剩菜行为则未抓到“现行”,目前市监局已经责令该门店停业,并对该门店进行立案调查。3月15日,汉川市市监局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市的火锅门店展开食品安全方面的排查。
记者梳理发现,“小龙坎系”餐饮品牌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并非近期偶发现象。2022年9月,北京通州市场监管局通报,小龙坎旗下成都醉码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整改。此前,该公司还被曝光将吃剩的锅底重新端给顾客。
2021年3月,小龙坎火锅南京等门店被曝后厨应聘不看健康证、小龙坎火锅用扫帚捣制冰机等多项问题;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于2020年6月的刑事判决书显示,在沸沸扬扬的“小龙坎使用地沟油”事件中,涉案的主要5人已被榆林法院判刑。
根据小龙坎官方公布的信息,截至2024年6月,小龙坎门店总数达到800家。而在这之后的9个月时间里,小龙坎门店数量出现缩减。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显示,截至3月10日,小龙坎在全国拥有门店522家,其中安徽、山东、广东、四川门店最多,此外,小龙坎在海外亦有所布局,官网显示,九游娱乐官网截至3月14日,其在海外门店有31家,分布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餐饮业快速扩张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加盟店在市场发展初期往往过于注重快速扩张,但服务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明显滞后,在主体品牌缺乏对加盟门店强有力管制情况下,人员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常会出现断档,这就难免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分析人士认为,在加盟模式下,加盟商需要向品牌方上交不菲的加盟费,还要按照品牌方的要求对门店进行装修,且承担人工、商品废弃等成本。也就是说,品牌方只扮演咨询公司和品牌授权角色,而把经营风险转嫁给了加盟商。这就决定了该模式“同富贵”尚可,“共患难”很难。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有些加盟商为了获得超出正常经营实力的短期收益,不惜突破商业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红线,铤而走险,或偷工减料,或篡改标签,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